赤壁鍊船的可能性

   公元208年,荊州劉琮向曹操投降,獲荊州水軍三十萬眾,曹操決定東向伐吳,統一中國,於是合荊州、烏桓、高麗、涼洲、關東、青州和曹操本部精兵共八十多萬,浩浩蕩蕩殺向江東。
   劉備因裹脅荊襄百姓前往江陵搶糧,以致行軍遲緩,被曹軍張遼騎兵日行三百里趕上,劉備軍大敗,棄輜重、妻子和群眾而逃。趙雲於萬軍之中救回阿斗,關羽率水軍一萬護駕劉備,一起投靠劉琦,琦有水軍一萬,劉備合兵二萬眾,東合孫權抗曹。

   江東孫權雖有帶甲雄兵十萬眾,但戰線過長,只能撥三萬周瑜水軍和劉軍聯合,八十萬對五萬,勝率幾乎是零!

   但赤壁之戰的結果卻是曹操大敗,72年後才由晉武帝循原路滅吳,統一中國。曹操失敗的原因眾說紛紜,有學者說是曹軍感染血吸蟲病,而且劉備軍是從荊州撤退的,為何劉備軍沒感染? 為何日後的晉軍也沒感染?以當時有神醫華陀在,曹操應能對血吸蟲病提早防範,所以這種說法不正確。
     那是否是水土不合,顯然也未必,曹操自198年擊敗徐州呂布,經營江淮間也已十年,對長江沿岸的氣候水文不可能太陌生。何況新附的荊州兵都是江南子弟,根本沒有水土不合的問題。如果曹兵有水土不合問題,那劉備軍為何沒有?劉備軍在赤壁大戰之前可都是在江北活動的,而且劉備軍的班底不也和曹操軍一樣都是北方人,張飛、趙雲是河北人,關羽是山西人,諸葛亮是山東人。
  那曹操是因戰船鎖鐵鍊以至著火時來不及解開才大敗的嗎?這個問題越想越覺可笑,曹操的水軍操船兵都是久習長江水域的荊州兵,難道會不知道鍊鎖戰船的有無必要?而且冬天的長江風浪到底有多大?想必是不很大,因為三國的天氣自198年後便驟冷,到冬季時長江甚至曾結冰,跟今年大陸初大陸寒害時長江天鵝洲段結冰時一樣,可以想見當時長江中上游的河道結冰處必定不少,那中下游的水量就會減少,江寬變小,水波也會變小,而荊州戰船是大船,一船可容士兵百人以上,小波浪能對大船有何傷害?
  如果真的有鎖鐵鍊,那到底需要多少鐵?以曹操剛收服荊州便決定迅速東征,鐵鍊不可能早就打造好,演義說是龐統所建議,可見是臨時起議,那有可能在短時間內供應數千條戰船所需鐵鍊嗎? 
  如果曹兵真有八十萬,而準備搭第一波艦過江的兵員是五十萬,而每艘大船可載一百人,那戰艦便需5000艘,假如鐵鍊環長約7公分(拉長約26公分),半徑1公分,鐵的密度是7.874,那每一節鐵環重約0.65公斤,如果兩船互相在首中尾以鐵鍊互鎖,每段長15公尺,那總長約45公尺,每個小鐵環7公分,因為要兩兩相扣,所以45公尺約需900個鐵環,共重約900X0.65=585公斤,那5000艘便約需鐵5000 X 585=2925000公斤。大約是293萬公斤。
  中國自古便不是鐵礦的富產國,銅礦的使用比鐵礦還早,但隨著冶鐵技術的進步,鐵礦也陸續開發,唐朝時年產鐵礦1000萬斤。三國時代的鐵礦數目當然遠遜於版圖廣大的唐朝,而曹操在赤壁之戰時所統治的區域也僅限於江北部份,所以能得到的鐵礦年產量可能只有200萬斤,大約是120萬公斤。而赤壁之戰必須在短時間內供應293萬公斤的鐵,遠大於曹操轄區一年內總鐵礦產量120萬公斤,何況鐵礦至少有三分之一要用來鑄造農具,所以實在不大可能在短時間內收集到293萬公斤的鐵,而且也必須有大量的鐵匠才可能在短時間內打造出那麼多鐵鍊,何況在寒冷的冬天,融鐵的鼓風爐很不容易操作,所以曹操在短時間內就能鍊鎖戰船是幾乎不可能的!
  那曹操的戰船到底為何會傻傻的不動任黃蓋放火燒,唯一的可能便是我先前推論的冰封赤壁,長江可能部分結冰或全面結冰,如果是部分結冰,那結冰的必定是北岸,剛好使曹操的戰船被困住,而南岸的周瑜水軍卻因未結冰而可以活動,而且結冰也引起東南風,使縱火成為可能,火勢大發後,結冰融化,周瑜水軍剛好可以登上北岸。

  如果冰封赤壁是真,曹操的失敗真是非戰之罪,要怪他造孽太多,引起天怒,當年如果不枉殺呂布、水淹下邳和三屠徐州,也許赤壁之戰就是曹操統一中國的偉大之役,小喬也終是他的愛妾了!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赤壁 曹操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toma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